导航菜单
首页 >  高层重点关注的青年失业问题数据背后还有结构性难题  > 高层重点关注的青年失业问题,数据背后还有结构性难题

高层重点关注的青年失业问题,数据背后还有结构性难题

转自:上观新闻

重点人群尤其是青年的就业问题,成为近期高层关切重点。

9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了要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就在两天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会上表示,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几乎同时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其中提到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首当其冲的就是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

高层高度关注背后,是无法忽视的严峻数字。

创下新高的青年失业率

9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其中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8%,较上月提高了1.7%,创下2023年12月失业率统计调整后的最高纪录。

不过,当前全国层面上的调查失业率,并不算高。

从上图可看出,自2023年后半年开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较低的区间。今年前8月平均的失业率为5.15%,为近五年的最低水平业率(最高的是2020年,当年前8月失业率为5.79%)。

但失业率与年龄成反比,30岁以上人员的劳动力失业率在各个年龄段中最低,维持在4%左右,并且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25-29岁的失业率在6-7%之间,8月相比7月有所增长,并且高于城镇总体失业率。

16-24岁人员的失业率最高,尤其是7月份以来,16-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快速增长,打破了连续三个月失业率降低的趋势,而且升幅较大,从13.2%升至17.1%,而后8月进一步增长至18.8%。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毕业季拉高青年人失业率

青年失业率升高有季节性因素。根据2018年到2022年五年的16-24岁青年的失业率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失业率存在变化周期,每年只要到七八月份都会到达该年失业率顶峰。

而原因是毕业季的到来。

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16—24岁城镇人口中,在校学生近6200万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六成多。7月份毕业季来临,就会有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在统计维度上拉高了整体的失业率。一般而言,失业率峰值会仅维持1到2个月。

实际上从去年12月起到今年6月,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失业率整体处于下降状态,6月的最低值仅为13.2%。这说明事实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今年的波峰,比往年更高。

而社会心态也在悄然变化。

在抖音平台,我们收集到132条“青年失业”相关视频,并提取视频中的标题和文字简介进行了情感分析。

132条文本中,100条为负面情绪,占比为75.76%。

大部分的文本表达了无奈:“失业的第九天,心态逐渐平稳了许多”,“如果这一次没面试上,我就决定先躺一个月”, “人生跌到谷底,祝我顺利” 。高频词还有“大厂”、“裁员”、“焦虑”等等。

正面情绪只占到此类视频文本的4.54%,关键词包括“快乐”、“开心”,也有“努力”、“创业”。

中性词中被提及最多的则是“真实”。比如一条视频中,失业女孩向观众介绍自己租住的房子,介绍很喜欢的香薰蜡烛,她说:“我很喜欢买蜡烛,但是很贵不舍得点。”

政策频出

9月24日,人社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落实“1131”集中服务,对纳入实名台账的未就业青年,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如果说人社部的措施尚重在“治标”,那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除了明确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这一具体帮扶措施外,针对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提出了两条立意更为长远的措施:一条是在教育供给层面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题,一方面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另一方面从各个层次提升和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另一条是在就业层面,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到县乡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支持力度。

这两条措施,可以说直指当前青年就业问题中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加速用工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节”,同时,青年择业偏好转变与传统工作制度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这些造成了青年就业结构性错配。而无论是改变大学专业设置,还是让

相关推荐: